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又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整体水平逐步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从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使命。义务教育是造就每个人走向社会★、参与社会、享受社会成果★、走向共同富裕能力的必由之路。我国义务教育必须坚持以缩小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差距为基础★、以学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根基、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支撑,向全域优质教育迈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建设更加公平包容★、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新形态,让人人享有公平而适合的优质教育★。(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张志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是义务教育的灵魂。十年来,围绕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一是着力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出台“减负三十条”★。特别是2021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国义务教育战线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学生负担得到有效减轻,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根本遏制,教育生态得到修复。二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2019年、2020年,中央先后就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学校体育、学校美育工作出台意见★,各地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着力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三是大力推进育人方式转变★。2019年,《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2022年★,国家出台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落实课程核心素养。四是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系统构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各地加强和改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新中考改革。
建立现代治理体系始终是义务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十年来,一是不断加强党对义务教育的全面领导★。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进一步明确坚持中国的领导★,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提供保证★。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劳动教育写入党的教育方针,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奠定法治基础。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健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体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家事”升级为重要“国事★”。三是释放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四是强化教育督导工作。中央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强力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法律要求落实落地。
促进公平始终是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年★,我国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使我国义务教育站在了巩固普及成果的新的发展起点上。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十年来★,义务教育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把促进教育公平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大战略”:一是从整体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895个县全部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二是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上★,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全国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三是从受教育者群体上,全面实施“控辍保学★”,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全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全部动态清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我国义务教育开始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了入学机会公平和基本办学条件公平的两次伟大飞跃★,现在正在向着公平包容、人人共享的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迈进。